• 首页
  •   >   运动竞赛
  •   >   阳光体育
  •   >   正文
  • 运动竞赛
      • 阳光体育
      • 竞赛信息

    大庆师范学院2025年 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3-06    浏览次数:

    为深入贯彻落实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》和教育部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》,以“健康第一”为理念,增强学生体质,培养终身体育意识,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,制定《大庆师范学院2025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》。

    一、完善工作机构

    制定《大庆师范学院体育工作委员会章程》,对大庆师范学院体育工作委员会委员进行调整。

    任:张

    副主任:周

    秘书长:张国发

    副秘书长:楚丽丽

    员:(按姓氏笔画排序)

    马吉芬 王贺民 王 健 冯展极 任国领 任广明 刘

    刘永皓 张晓梅 张立翔 杨铁军 赵 丽 郑志秀 高 扬 高清河

    体育工作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体育学院,负责委员会日常事务。

    二、工作目标

    (一) 参与率提升:确保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≥3次,每次≥1小时。

    (二)体质健康达标: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≥90%,优良率逐年提高。

    (三)活动多样化: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、趣味运动、社团活动等。

    (四)长效机制:建立“阳光体育运动”常态化机制,形成特色校园体育品牌。

    三、具体措施

    (一)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。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,不断拓宽课程领域,逐步增加课时,丰富课程内容。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,学生体质健康达标、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,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逐年提高。(责任单位:体育学院)

    (二)加强体育课程建设。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。将体育课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,培养具有崇高精神追求、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。针对体质健康测试存在问题,对公共体育课程进行调整,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。(责任单位:体育学院)

    (三)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。开展太极拳、武术、龙舟、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,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、训练、竞赛活动,并融入学校体育教学、训练、竞赛机制,形成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竞赛体系。涵养阳光健康、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,培养学生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、社会主义精神,增强文化自信,促进学生知行合一、刚健有为、自强不息。(责任单位:体育学院)

    (四)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。不断完善“健康知识+基本运动技能+专项运动技能”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。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,指导学生掌握跑、跳、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、篮球、排球、田径、体操、武术、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。(责任单位:体育学院)

    (五)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。举办大庆师范学院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,强化体育类社团建设,成立排球、足球、篮球、瑜伽、羽毛球等校队,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。打造体育文化月品牌活动,开展踢毽子比赛,排球、篮球、羽毛球、兵乓球等校内联赛。(责任单位:体育学院、团委)

    (六)推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。开展“校园跑”,制定《大学体育课程校园跑实施方案》,将校园跑纳入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考核,确保全校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≥3次,每次≥1小时,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。新生入学开展学生军训。(责任单位:体育学院、团委、学生处、武装部)

    (七)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。建立校内竞赛、校际联赛、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体育竞赛体系,建设学校代表队,参加区域乃至国家、省、市级联赛。加强体教融合,积极与体校、社会体育协会或组织合作,共同开展体育教学、训练、竞赛,促进竞赛体系深度融合。(责任单位:体育学院、团委)

    (八)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。计划对西体育馆和西体育场进行整修,对冬季冰上活动场地进行规划,扩展学生体育运动区域,更好的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,配好体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,建立体育器材补充机制。(责任单位:体育学院)

    (九)提高场馆利用率。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,推进体育场馆向学生开放,明确向学生开放时间。提高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和利用效率。(责任单位:体育学院)

    四、工作要求

    (一)组织要求。学校成立阳光体育运动专项工作组,分管校领导牵头,体育学院、学生处、团委、各学院协同推进。各学院指定1名辅导员具体负责本院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与考核。

    (二)学生参与要求。全体学生需达到“每周锻炼≥3次,每次≥1小时”的基本要求(含体育课、课外活动、自主锻炼)。体质健康测试不合格的学生须参与学校组织的专项锻炼计划。

    (三)学分激励。将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纳入“第二课堂”学分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,未达标者影响评优资格。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或团体给予表彰(如颁发证书、加分)。

    (四)形式多样。每年至少组织2次校级大型体育活动(如运动会、体育文化月)。活动设计需兼顾竞技性、趣味性和普及性,覆盖不同运动基础的学生。鼓励体育社团、学生组织自主申报活动项目,学校给予经费和场地支持。

    (五)资源保障。开放校内所有体育场馆,明确课余开放时间(如周末)。安排体育教师或专业教练定期指导学生锻炼。利用线上平台推送科学锻炼教程。

    (六)安全管理。大型活动需提前制定安全预案,配备校医或急救设备。高风险项目须由专业教师全程监督。开展运动损伤预防宣传,普及热身、防护等知识。禁止学生带病参与剧烈运动。
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大庆师范学院体育工作委员会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二〇二五年三月